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abaxs.com

第1835章 难以脱身(2 / 3)

加入书签

便让各部报上目前的粮食储备情况,以计算己方还剩多少时间来突破海汉的江面封锁。海汉人既然已经策划了前面的一系列行动,那绝不可能只是派几艘船封锁清川江作为结束,接下来必定还会有所动作,当下只有率领大军尽快回到国内,皇太极才能安下心来。

这一趟南征朝鲜竟然是如此狼狈收场,在出发之前可没人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皇太极也只能庆幸自己的军队虽然受挫,但还没到伤筋动骨的程度,只要能摆脱海汉军的截击回到国内,再慢慢设法从大明那边把此次出征的损失找回来就是了。

但实际状况不容乐观,各部在对随军物资进行简单统计之后,报上来的数字有些触目惊心。如果补给就此中断,以清军在清川江以南地区的兵力来计算,目前的粮草储备顶多还能供应不到十天了。而这已经没再将军中数千朝鲜民夫所需的粮食份额计入其中,否则时限还将会更短。而面对如此之大的需求缺口,派兵去劫掠周边地区的村镇恐怕也还是远远不够。

如果不想再回头去寻求与海汉军进行决战,那摆在清军面前的解决办法就只有两条路,一是尽快恢复跨江补给,继续从北方获得粮草;二是设法渡江北归,进一步缩短补给线。但无论是哪一种办法,对于目前缺乏渡江载具的清军来说都是不易解决的难题。

再现砍树造船吗?开什么玩笑,海汉人的战舰都已经驶进清川江亮过相了,这个时候可能连大宁江都已经清理过一遍了,再造船下水也不过是重复之前南下时被福建水师封锁江面的情景,趁着晚上偷偷摸摸渡点人去对岸还行,但这么几万人的部队,靠几张木筏子要何年何月才能将人悉数送回对岸去。

但皇太极也明白,以当下的局面想要把这几万人完完整整地带回国,基本是不太可能办到了,丢卒保车的手段也必须得用起来了。

皇太极下令,将目前军中的民夫悉数调去砍伐林木,在安州附近的江岸制造木筏,而清军的主力部队则是悄无声息地向清川江上游五十里的价川行进,从上游寻一处江窄水浅的地方实施渡江。

这种尝试其实也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清军并不知道海汉是否已经在上游部署了监控,就算海汉没来得及采取这种措施,也可以将这种任务交给朝鲜人来完成。而数万军队的行踪,肯定无法隐瞒太长的时间,而且清川江上游已经进入到山区中,对于清军大部队的行军来说并不便利,一旦被海汉察觉到意图,恐怕又将会是一场恶战。

但如今的局势紧迫,清军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慢慢谋划一个万全之策了,只能在安州做出要强行渡江的姿态,以此来迷惑封锁江面的海汉舰队,为己方主力部队的行动争取时间。

越怕什么就越会来什么,正如清军所担心的那样,海汉的确是将监控安州周边地区的任务交给了朝鲜人,并要求他们使用由海汉制定的通讯方式——信鸽。这基本可以保证朝鲜人在一线侦察到的消息可以于当天就传到大同江基地,虽然还比不了电台的快捷程度,但已经是当下最具时效性的手段了。

而在清军向北撤退的过程中,大同江基地的一部分部队已经乘船沿江北上至平壤待命。这样做一方面是预防清军杀回马枪攻打大同江基地,届时可以从平壤出兵包抄后路,另一方面从此地乘船继续往上游行进,可以一直去到清川江的上游附近,两条水脉相隔最近处直线距离还不到四十里,可大大缩短行军至清军附近所需的时间。而清军主力所前往的价川地区,便正好是在这两条水脉之间。

没有任何意外,清军主力开始向上游转移的时候,潜伏在安州城外山林里的朝鲜探子便已经注意到了这个动向,并及时释放信鸽向海汉报告了这一消息。

于是在平壤的独立团一营立刻继续上路,与安南、葡萄牙两国抽调的六百余名战士,分别搭乘十余艘运兵船赶往大同江上游。朝鲜方面为了配合行动,也派出了千余名士兵协同行动,虽然到时候未必有资格能与海汉军并肩作战,但至少在战时充当向导不在话下。

福建水师则是与大同江上剩余的海汉海军战船一同出发,从海上赶往清川江流域增援海汉舰队。至此海汉已经将作战部队的主力都往北进行了调动,大同江上只留了安南、葡萄牙两国舰队的少量战船配合朝鲜水师布防,而大同江基地内的陆军也已经出发向北行进。

由于军情信息传递及时,独立团一营赶到价川以南约二十里处登陆时,清军的前锋营也刚刚才在价川这里的江岸扎营。只是他们万万也想不到,海汉人追得如此之快,作战部队距离他们的营地只有半天不到的行程了。

不过这直线距离虽然不远,但地形却是以丘陵为主,携有部分重型装备的一营行军的速度并不理想。等先遣队抵达价川的时候,发现这个仅有千余常住人口的小镇已经被清军前锋营劫掠一空,吊在镇外大树上的几十具朝鲜人尸体大概便是他们对付抵抗者的手段了。

而价川以北不远处便是清川江江岸,不过这片区域相对比较平坦,没有什么掩护可以让一营更加接近清军了。等高桥南赶到这里之后,便果断下令部队进入已经空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