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abaxs.com

第482章(1 / 2)

加入书签

只要把战争时间控制在半年以内,钱财暂时不是问题。

人口上,大汉还没穷到去抽闾左之家的程度,而且还有墨者研发的新型武器来减少战争的人员损耗。

至于粮食……

刘瑞的额上流下冷汗。

之前说过,养一个脱产士兵需要二三十户的人家支撑他的日常开销。而在战争正式打响后,前线的士兵倒是其次,主要是同样脱产的工匠,运输劳役会耽误农耕,极易造成接下近几年的大饥荒与人口减退。

所以……

“明日让墨家的巨子与农家的博士过来一趟吧!”找不到韭菜可割的刘瑞吐出一口浊气,从一旁的奏疏里抽出几张计然家与少府,统钱局的预算清单,最后在粮食那块掐了一下。

民之根本。

国之根基。

所以萧何是真的牛,居然能在天下大乱的背景下给刘邦凑齐六十万的粮草。

同样厉害的还有六边形战士李世民。

依靠网庙十哲之隋炀帝的大缺大德,李世民在接手一个烂摊子的情况下还能搞定北方的突厥,让颉利在唐高祖面前转行成为舞蹈演员,着实是很不一般啊!

所以……

“必须把蒸汽机制造出来!”送走妹妹的刘瑞喃喃自语道:“也不知诸葛亮的木马流是怎么弄的。”

要不学于谦动员黔首运粮?可景泰帝的情况能套用在大汉头上?

除非……

刘瑞的目光在宣室殿里游来游去,最后落到不远处的棋盘上。

因为西汉的娱乐项目少之又少,所以在木牌和麻将后,刘瑞又搞出适合儿童取了的跳棋,并且还与信乡长公主下了一盘。

跳棋……

跳棋?

移民?

注意到刘瑞目光的李三小心翼翼道:”陛下可需奴婢把棋盘拿来。”

“不必了,明日让内史与太仆一并来趟。”想起自己的移民计划与招安计划,刘瑞的脸上终于露出轻松之色:“闽越一定,闽中郡的越人也该移民到中原乃至北边,然后换北边与中原的汉人移去开坑闽中的土地。”

如此一来,不就有免费的劳动力帮忙运送南方的物资吗?

况且对于黔首而言,帮忙运送粮食织物也保证了自己的利益,至少可以保证朝廷不会赖账。

“诺。”李三回后没有离开,而是原地踌躇了一会儿,然后递上一封家书。

“怎么这时还有家书?”刘瑞瞧着上面的鸡毛与乌伤翁主的私印,拆开后再次沉默了。

李三不敢窥视信件,所以在那儿静静等着刘瑞的安排。

“那个想复兴东瓯的都僚……死了。”

刘瑞放下手中的信件,心中像是压了巨石,沉甸甸的十分难受:“闽越灭国后,他上书请求再次附汉,然后带着一家老小投海自尽了。”

因为都僚不大会写大汉的文字,所以他的遗书是由乌伤翁主亲自抄写的。

都僚的绝笔里不仅认下鼓动东瓯复国的罪名,甚至请求刘瑞不要迁怒那些追随他的东瓯黔首,不要为此拒绝他们的归汉之心。

话到最后,都僚表示自己不会让刘瑞为难,给大汉留下东瓯复国的种子,所以带上妻儿父母乘上破船,慢慢消失在大海之上。

话到最后,都僚表示他既生为东瓯人,就必须死在东瓯人的领土上。

既然东瓯已改汉姓,那他便在海上寻找自己的归宿吧!

刘瑞不知如何评价都僚的做法,但很清楚都僚的下场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用冷暴力与隔阂政策逼死了在两国间难以自保的都僚等人。

自此之后,东瓯人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与汉合流,成为史上的寥寥几笔与基因学的考古对象。

而这是刘瑞对外的真正手段。

他以“温和的”,貌似“民主的”方式给了东瓯人选择,实际却压根没给他们选择——因为历史会碾压一切。

在历史的洪流下,所有人都只能抱团,争取留下可以传世的种子,而不是像很多民族那样被历史碾成齑粉,由齑粉四散而去。

这是历史的残酷性,也是文明进程的达尔文定律。

“让人去海上打捞他们的遗体。”难以对都僚做出正确评价的刘瑞刚想给都僚一个体面,但又觉得这样是在侮辱都僚:“算了,他既作为东瓯人死去,就不要违背他的遗愿,让他踏上汉人的土地。”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但在刘瑞这儿,万事不仅开头难,过程难,收尾更是难上加难。

就比如说都僚死后的东瓯问题与暂时没事的闽越问题。

刘瑞想搞民族融合,但也不会蠢得要死的去弄剃发易服,因为那跟埋雷没啥两样。历史上敢这么搞基本都没好下场。国内的满清搞得宣统帝要是晚点退位,估计连还未起义的七地满城都要被屠个干净,而国外敢这么搞的有阿拉伯的委马亚王朝和公元前的日耳曼人。

委马亚王朝对西班牙的强制穆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