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abaxs.com

第385章(1 / 2)

加入书签

一想到这儿,许十六便是十分的委屈——他家阿父来不及鸡娃自己,于是把压力转到儿子身上,不仅走张汤的路子让他拜到恢公名下,然后请妹妹走信乡公主的路子,跟墨者工坊搭上联系,准备等孙女稍大后就送去学习,作为儿子不成器的第二选择。

计划通的许九:祖宗不成器,那就只能寄希望于后代,总之他老许家必须出个配享太庙的。

为此,许九甚至下了道家法。

而这家法将在二十年后掀起其外孙女要求袭爵的“宋子侯案”。

“若子孙后代有配享太庙者,其子袭宋子侯爵。”作为一个家里人口不多不少的勋四代,许十六的表情真可谓是如丧考妣。

论有一个鸡娃的配庙狂爹是什么滋味。

别问,问就是许十六心里发苦,恨不得亲换阿父。

…………

算了,还是别换了。

许九至少是个彻侯,谁知换上的会不会比许九更差。

作者有话说:

让我们有请鸡娃的鼻祖,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先驱,平权运动的推手,眼光卓群的宋子侯许九。

辩论结束后,除上台的选手与二楼的博士外,观众都三三两两地离开。期间有人依依不舍地抬头看了眼刘瑞所在的包间,行动上也试图上前,然后就被茶肆的人“请”了回去。

“这位客官,还请您不要为难咱。”茶肆的伙计指了指二楼的“站客”,笑容里暗示性十足:“咱们也是依令行事。您要是不听咱们的,句只能让不好说话的来。”

想上二楼的抬眼望去,只见站客武装齐全,目光坚毅,全身写满了“不好惹”,就差在脑门上拍个“刚入郎卫,害怕暴力”的标签。

想上去的观众:……告辞。

“陛下,阴阳家的邹公想收倪宽为弟子,还请您准许。”刘瑞打算起身离开时,李三突然进来说道。

“倪宽?”只听内容,并不在意对方叫啥的刘瑞愣了下,但很快就明白对方说得是谁:“刚才那位颇擅数的年轻儒生。”

“正是。”

坐回原位的刘瑞摸了下上唇,缓缓问道:“朕没记错的话,倪宽是欧阳生的弟子吧!”

欧阳生注《尚书》,与其子弟构成儒家春秋派里比较低调的欧阳春秋。

不过其低调并不意味着历史上没有欧阳尚书派的一席之地。在儒家几派打打闹闹地合为一体前,欧阳尚书派是少数没有被重点打压,而是被慢慢消化的一派。盖因这派的人主职学儒,副业养生和看星星,所以对外界的攻击力不强,以至于被不少学派视作儒道(黄老家)之学。

顺带一提,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东方朔就与欧阳尚书派交好,并且为倪宽的女儿与其恩师欧阳生的孙子做媒,谓之亲上加亲。而在西汉之末,王莽的恩师也是欧阳生直系后代欧阳政。

虽说刘瑞明里暗里地捧起诸子百家里的小众学派,但也不能真的不顾大学派的面子。

这群人连秦皇汉祖都敢骂。

况且就式微到也只能在小说家那儿找找场子的阴阳家而言,真要为个弟子与欧阳尚书掀了桌子也不太合适。毕竟这事儿终究不是阴阳家站理,而且惹了欧阳生不满,其它家也会警惕小派挖其墙角,最终导致阴阳家不仅得罪了儒家,更是成了小众学派的集火靶。

你说你敲人墙角就罢了,为啥要翘学派山头的墙角,搞得一些难以传承的学派都无法去捡儒法黄老的残羹冷炙。

就像衡水高中的差生放到贫困区能吊打全县。

同样的,儒家这个最先搞填鸭教育的学派所教出的弟子即便是差生也比生源到了快要断代的小众学派好上不少,从而让小众学派里多了不少捡漏的行径。

对此,大学派们知道吗?

肯定是知道的。

但是他们阻止吗?

这要看情况。

比如法家的普通子弟转行到农家或墨家符合法家的基本利益。

只要不出“孝出强大”的李斯,多几个学农学墨的子弟也有助于法家的地方官吏提高政绩。

同理,虽然在先秦时期,兵家与儒家那是两看两生厌。可在公羊春秋学派握住儒家的话语权后,兵家这个与大复仇思想十分合拍的学派就成了边缘儒生的输血对象。

得益于梁王刘武和已废的淮南王刘安的资助,不少将领喜好儒学,甚至有了儒将之称。

阴阳家司命的目的也很明确——既然我不想得罪欧阳尚书学的人,那就找个可以得罪欧阳上述学的人做说客。

普天之下,还有比天子更有说服力,更令儒家哑口无言的说客吗?

没有。

而且等阳陵县的太学府建立,也不是所有儒生都能进去。为此,某些小众学派也炙手可热起来。因为他们人少,所以那些挤不进的大学派弟子就能披皮进去,挤占师资。

好家伙,西汉版的高考移民是吧!

当然,为了保护小众学说的传承,刘瑞也规定太学府有月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