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abaxs.com

第633节(2 / 3)

加入书签

持迁都的声音充斥着朝堂,虽然依旧有不少文臣言辞凿凿,反对迁都,但很快就被武勋与一些文臣的口水给淹没。

局势发展之快,让解缙、茹瑺与郁新咂舌。

遇到这情况,解缙直接回家养病去了,不作表态。茹瑺、郁新苦苦支撑,不断安排官员上书反对迁都,甚至在朝堂之上,公开对辩了几场,浑如大妈主宰的菜市场。

不同的是,菜市场大妈吵架结束之后,剩下一地鸡毛和菜叶子,官员吵架结束之后,剩下的是官帽、笏板、腰带……

朱允炆很纳闷,吵个架你解腰带是干嘛的。

就在朝廷内部吵得不可开胶时,安全局指挥史刘长阁终于带来了朱允炆想要的潮州人,总计有五人,之后接连三日,朱允炆天不亮就传唤一些人秘密入宫,直至深夜才让其离开,除了安全局少数的高层人外,没有人知道这三日里朱允炆见到了什么人,安排是什么。

夜半,神乐观。

真人张宇初看着辞别的宁王朱权,拿出了一柄桃木剑,送给朱权:“此剑可破邪魔,定风波。”

朱权谢过张真人,走出道观,对走出暗处的庞焕笑了笑:“大明鼎鼎的血手阎罗,竟只是一个文弱书生,呵呵,不错,不错。”

庞焕耸了耸肩,指了指山下灯火中的马车:“王爷,一切都准备妥当。”

朱权踏石阶而下,目光中透着自信,轻声低语:“既如此,那就再手谈一局吧。”

商人的预判(一更)

京师,沈家。

孙掌柜与杨掌柜急得团团转,看着镇定自若,平淡风云的沈一元,不由地更是忧愁。

杨掌柜忍不住,再次说道:“大当家的,迁都对我们徽商大不利啊。朝廷一旦迁都,我们多少买卖都要遭殃,较之往年,至少也折损三成利。”

孙掌柜连连点头,在一旁附和:“咱家买卖大,又多在京师,苏州,杭州,扬州等地,这才多了个洪江,哪个生意不是在南方?倚仗京师,士绅众多,才撑得起如此多店铺。若朝廷迁都北去,铺子怕也难是经营,少不得关了门,伙计也得回家啊。”

沈一元不急不缓地喝着茶,润娘也不说话,见茶杯空了就续茶。就在孙掌柜、杨掌柜不知所措的时候,吴管家笑呵呵地走了过来,身后跟着沈一元的长子沈修德。

一些富绅花钱让孩子进入国子监,却只学会了风花雪月,附庸风雅,而沈修德却牢记沈一元的嘱托,结交朋友,待人以诚,钻研学问与商术。

十八岁的沈修德风华正茂,气度不凡,温润如玉,见沈一元投来问询的目光,便开口道:“父亲,打听到了,詹事府的官员集体上书支持迁都,五军都督府一众武勋也纷纷上书支持迁都。解阁托病在家,内阁与六部并没有表态,但文官中反对迁都的声音依旧不小。”

国子监监生中,一部分是官员之子,只要用点心思,打听下朝堂风波并不算难事,虽说这种打探无法得到机密情报,也无法得知朝堂上的斗争细节,但打探到谁秉持的态度,还是没问题的。

沈一元沉思良久,又喝了一杯茶,才一脸凝重地说:“我们要准备将生意北迁了。”

“这……”

润娘有些不舍,若生意北迁,沈一元与自己这一大家人也免不得北迁,到时候距离徽州婺源老家就太远了。

孙掌柜不解:“东家的意思是,朝廷一定会迁都?”

沈一元严肃地说:“建文皇帝是个怎么样的人,你们还不了解?迁都是他提出来的,自然会推动到底。眼下京杭大运河即将贯通南北,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了。”

“可是朝臣反对……”

杨掌柜急忙说。

沈一元站起身来,踱步思忖一番,看向沈修德,问:“杨祭酒是什么态度?”

沈修德有些意外,不知道沈一元怎么突然问起杨士奇的态度,但还是认真地回道:“杨祭酒并没有卷入其中,即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

沈一元呵了一声:“迁都这等大事,不反对就是支持,没有人能置身于外。如此说来,杨士奇也是赞同迁都之人,只不过碍于国子监祭酒的身份,不便于公开上书。大势已成,提前准备吧,将沈家的买卖抽出三成迁移至淮安、徐州、临清、天津、通州与北平吧。”

杨掌柜与孙掌柜深吸了一口气,三成买卖,这是伤筋动骨的迁移啊。

润娘面露难色,问:“就没有其他的转机吗?毕竟内阁与六部没有表态,文臣反对……”

沈一元摇了摇头,颇有几分无奈之色:“解缙托病,杨士奇沉默,夏元吉没有意见,而最让人在意的,就是詹事府的集体支持。”

“詹事府的官员只是小人物吧……”

杨掌柜说道。

从官位上来看,杨荣、胡濙等人在詹事府也就是五品、六品的品阶,在高官云集的京师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大人物。

但沈一元却极度重视,严肃地说:“莫要小看了詹事府的官员,建文朝至今已是五年,五年中,建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