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abaxs.com

第三百七十三章 汴京城外的天雷(1 / 2)

加入书签

次日天亮,金人的攻势并未继续,而是停了下,这也似一证据,证明了陈留大捷的不虚。故而短短时间里,汴京城内军民们的信心就节节暴涨。一个个再无半点的彷徨与恐惧了。

因为就是最不懂军事的人都能知道金人眼下的困局。

他们短时间里拿不下汴京城,又无法在正面击溃康王带领的勤王大军,背腹受敌,那除了拔营而走,还能如何呢?

赵桓天亮后就又摆出皇帝的仪仗来,巡视各门,慰问守军。所到之处,军民皆欢声雷动。

一夜之间,汴京城里的所有人都俨然变了一副精气神。

“胜利”在望,叫他们一个个都变得意气风发来。

南熏门上(南城正门),赵桓看着不见一个金兵身影的城外,大声的夸奖着张叔夜、姚友仲等人。

金人已经不足为虑,今后他更要重视的是他的好兄弟了,那自然需要张叔夜、姚友仲这些干城们的鼎力相助。所以,这些人他不仅不会战后就丢开,还会更加温和亲切的去拉拢他们。

那好话连篇,说的几人又是羞赧,又是激动。

这羞赧的是,金兵并非为他们所击败,那是康王的功劳;激动则就简单多了,因为他们受到了皇帝的夸奖和盛赞。

但就在赵桓要再接再厉,宴请诸将,要与他们把酒言欢时候,一个消息传来,金人的使臣又到了。

这次来人非同小可,正史完颜希尹,副使高庆裔与刘彦宗。

赵桓忙回宫去。

他令莫俦和高世赏继续担任馆伴使,先将完颜希尹等金使安排到都亭驿,去与撒卢母、萧庆等作伴,然后即刻了解他们此次之来意。

先前的撒卢母等人,可是要求大宋亲王和宰臣入金营和谈,割让黄河以北的所有土地,岁纳货币百万之巨,遭到了赵桓与何栗的拒绝。然后那撒卢母野性大发,竟然对莫俦等人说:“我们还要请皇帝出城会盟呢,不然,围城之军决不解除,攻城之具决不撤退。”

还说什么“未破城前,皇帝若出城,二帅当执臣子之礼;若城破后,恐无相见之礼。若认为使人言语太过,即请斩之,使人不惜一死。此事,乃关系贵朝社稷存亡之大事也。”

那气焰嚣张的,简直是拿宋室君臣当俘虏看待。

但现在,赵桓等都坚信,金人态度必然有变也。

张叔夜望着皇帝急匆匆离去的背影叹了一口气。他长子张伯奋在陈州门当值,身边只有次子张仲熊陪伴,张仲熊听到父亲的叹气说,不解说道:“如今危局已解,社稷可存,父亲怎的又叹起气来?”

张叔夜张口就要说话,但是被冷风直灌进口中,滚烫的心也冰冷冰冷。就收住了口,不再给儿子说什么了,只又重重的叹口气!

“大宋可真是多灾多难啊。”

毕竟也是朝廷的高官,必要的政治敏感性,张叔夜还是有的。

这京师之围被解开自然是一大乐事,但解围的大功都落在了康王头上,加之先前传出的消息,张叔夜要还摸不准赵桓的心里可就是白在官场里打混这么多年了。

与张叔夜忧喜交加的心情不同,跟赵桓忧虑已经大过欢喜的心情也不同,陈留城内的赵构等那是真的高兴非常,看着自己在军中暴涨的声望,感受着诸将众军对自己的尊敬,那心情怎可能不好?

大肆欢庆一日,宋军便在陈留重整兵马来。

大量的皮甲弓手换上了金人的铁甲,可以说赵构这支宋军的战斗力又提升了一截。

然后赵构就引着兵马大步向汴京城奔来了。

这距离当日之战,时间也仅仅过去了五日。

汴梁城的城头上,守军将士都能够肉眼看到打东南杀过来的援军,哪怕他们只能看到一片黑色。

金军主力也杀气腾腾的迎了上去,粘罕、斡离不只叫银术可、赛里二人引两支万人军看住汴梁。

城楼上,赵桓的手指都已经发白。

哪怕到了这个时候他都还有一丝担忧,害怕赵构被金人一举击败。可他同样也坚定的拒绝了张叔夜、姚友仲的出击请求。

这人就是如此的矛盾!

姚友仲是姚古的亲子,姚家作为大宋西军将门,什么场面没有见过?

见赵桓拒绝了自己的提议,便就一言不发的肃立着一旁。而张叔夜更对赵桓的心事,心知肚明,也不会往赵桓的伤口上撒盐。

至于刘延庆,更是官场上的老油子了,滑溜而很。插手立在边上,一个字也不多说。

赵桓心底里大松了一口气。他如何不知道这个时候应该给金人两面夹击才是最对的,可想到赵构对他的威胁,赵桓却又清楚,真正对自己最有利的一幕乃是金人与赵构两败俱伤。横竖是狗咬狗,都是他的人生大敌。

所以,他即便再害怕赵构败了,却也是一兵一卒也不会向外发去的。

要派也当是金人败阵撤兵时候,他派人去金营接受物质。

完颜希尹入城说的就是这件事,就金军这些日子里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