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abaxs.com

第213节(1 / 3)

加入书签

明军各部至少付出了五百伤亡,加上之前和镶红旗主力的混战,前后伤亡突破七千,即使是伏击,还用了水攻,战斗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

只不过打到现在,战斗还是分出了结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三万五千绿营,伤亡折损了近万,又有一万多被俘,剩下的大多在水势和混战当中,失去组织,作鸟兽散,四处奔逃了。

见此状况,满身血污的硕塞竟是长舒一口气,将手中长刃“哐当”一声弃下。

高一功领着数千步骑,里外两三层围困硕塞和其身边残余的十几个八旗军士。

“硕塞,尔愿降乎?”

策马往前十几步,隔着十丈左右的距离,高一功面无表情,冷冷问道

硕塞闻言,不屑一笑

“昔日我大清纵横关内,兼并江南,席卷诸省,朱由榔一介西南宗室,坐困孤城,他愿降乎?”

高一功听到这番回答,已然明晰,挥手召集身后火铳兵列队。

雨势已停,空气中虽然还有些湿气,但火铳已经勉强能用了。

一个哨近百步营将士装弹瞄准。

但还没等这些人准备完,硕塞却是对着打马往后方去的高一功背影大呼

“我虽出身关外,但自幼也多读汉人典故,高将军这番效法关王,百里奔袭,前后施计,围城击援,当能名留青史!”

“我硕塞为国宗室,能亡于将军之手,无枉!”

高一功听到后,刚刚转身过来

却见这位二十出头,战功赫赫的满清郡王,后世历史上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年轻人,竟是不等已经列好队的明军火铳发威。

自行抽出短刃,转身面对北面京师方向,跪地自刎,血溅三尺。

而剩下十来个还带伤追随在硕塞身边的八旗士卒,大多是自少时就护持左右的建州包衣,见自家主人如此,便也不迟疑,纷纷引颈相随。

准备射击的火铳兵们一时间手足无措,看向高一功

高一功无言良久后,吩咐左右

“就不必斩首了,留其全尸,和其他尸首一起葬在桐柏山西侧吧,注意先火化,两日之内弄完,天气转暖,尸体腐烂,容易滋生瘴气瘟疫。”

……

“硕塞者,建州酋首黄台吉五子……其人年少骁勇,多有兵谋,为建虏诸王善战者……光烈七年三月中,会临洮郡王领军围樊城,以汉关羽掘襄水旧计诈之,硕塞遂引步骑四万余,经泌水南下,为临洮郡王掘泌水伏。贼众大溃,突围不得,令麾下将残兵出,自引亲卫作饵,力战不敌,高王说之,以其宗室受恩深重,不降,遂面北饮刃,为高王感,遗其全尸。”

——《后明史,建虏第四,诸酋王列传》

犄角已破

硕塞援军被伏击于泌水畔,损失惨重,近乎全军覆没,只剩下鄂硕带着三千多镶红旗残兵西南方向突围后,也不敢再做停留,直接经由白河畔一路北逃,风声鹤唳,宛若丧家之犬。

而留下的樊城,就惨了。

襄阳方向的战斗,已经进入到了攻城阶段,断然是没有余力来给樊城解围的,硕塞的覆灭,可谓给樊城敲响了丧钟。

只不过高一功所部,在伏击完硕塞以后,自身也伤亡颇重,本来打算休整两日,再继续全力攻城,并且定下目标,要在十日之内破城。

但没想到,所谓“兵败如山倒”,打仗这东西,当两军相持的时候,往往能互相周旋好久,但只要一方出现重大损失,就会如连锁反应般,迅速形成多米诺骨牌一样的倒塌效应,剩下的敌人在士气崩盘之下,望风披靡。

高一功派人挑着硕塞的专用旗帜,于樊城之下转了一圈。

而且虽然高一功下令给硕塞留了全尸,不过其他人可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近千留着“金钱鼠尾”的头颅,在樊城东门外,堆成小山,还有诸多镶红旗遗留旗帜,当着守城清军的面烧毁,当然,还有上万被成串捆绑起来的俘虏……

看到这一幕,几乎顷刻间,城中士气就崩塌了……

原本期待的援军变成了幻影,城中的八旗士卒在数量上并不占绝对优势,不过一千五百人而已,剩下七千多人,可全都是汉卒,高一功又派了百多个嗓门大的,连日在城外呼喊,策动城内士卒反正。

更要命的是到了第二天,从东面枣阳来了一行人马,零星只有十几人,这些人也加入劝降的队伍。

而这十多个人嘴里喊的,居然是满语……

不错,这些正是杜尔德所领的“归正营”士卒,也就是昔日博洛授首以后,以八旗俘虏为主组建的降兵营。

在过去几年里,随着明军的节节胜利,归正营的规模也大大扩大,包含了满、蒙各部,有海西、建州、野人女真,也有科尔沁、察哈尔等蒙古诸部骑士。

人数已经突破了三千,竟是成了一股独立于光复诸军之外的机动骑兵部队。

原本朱由榔只是想用杜尔德等人帮忙劝降一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