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abaxs.com

第三百一十四章惧内风波(2 / 2)

加入书签

满恐怕不是一天两天了。我问你,如今朝中,权力最大的除了枢密院,还有那些部门?”

赵佑熙想了想说:“兵部、吏部、民部,权力都很大啊。”

俞宛秋又问:“三院中,好像是每一院管两个部吧?”

赵佑熙回答:“原则是这样,实际上”

“重点来了”俞宛秋笑道:“‘实际上’,这个词很关键。原该归属于枢密院的兵部,实际上是独立的,甚至连吏部,只要涉及到军中事宜,比如将官的任命与调遣,就会直接找到兵部,跟他们合计着办,顶多办完了再上报给枢密院备案一下,是不是这样的?”

赵佑熙说:“好像是这样。”

于是俞宛秋给出了自己的结论:“陆满仓这件事,你可别小看了,其中至少透露出了两个信息。其一,这是每个新朝廷都免不了的戏码,就是文官和武官争功,再往深层探去,是争夺朝廷的主控权。其二,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直接关乎到殿下您。”

“你继续说。”

“梁国的枢密院权力有多大,您肯定清楚吧,基本上,所有的军政大事都由他们和皇帝商定,下面的六部只是执行他们的命令。所以,枢密使又叫宰相,知枢密使叫副宰相,即使打仗的时候,领兵将帅也由他们任命,就连粮草的征集,都必须经过他们批复后,兵部才敢执行。可你们赵国呢,兵部的人,直接听从你的命令,你在南都就不用说了,就算你在征战途中,你自己回忆一下,你往国内发的公文,一般发往哪里?”

赵佑熙自己做过的事情当然记得清:“涉及到战略方面的大事,发给父皇;其余的,就发给兵部了。”

俞宛秋问他:“为什么不发给枢密院呢?”

赵佑熙的理由很充分:“那不是又多了一道手续吗?他们商量完了,最终还是得交给兵部去执行,平白耽误了许多时间。战场上,时间最宝贵,一旦贻误战机,会造成多大的损失。”

俞宛秋叹道:“道理是没错,可朝廷机制的建构本身就是这样的。只因为你是太子,才敢绕过枢密院,直接命令兵部。如果只是个由枢密院任命的将帅,他敢吗?”

赵佑熙没吭声,因为妻子讲的都是事实,他的身份确实给他提供了许多方便,但也打破了许多既有规则。

“不只如此”俞宛秋继续给他分析:“你能这样随心所欲,还因为你是你父皇惟一的儿子。无论你怎么做,他只会支持,绝不会猜忌,不会误会你想要借机掌权什么的。但你这样做,实际上把枢密院给架空了。你想啊,赵国现在是建国初期,国家大略方针,重中之重,是开疆拓土,朝廷百分之六十,甚至更多的人力物力都在为此服务,把军事这块抽走,枢密院等于成了空架子。所以,这次是他们长期累积的不满的一次总发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非本就心怀怨愤,两位同出自枢密院的大人何至于为了这点小事闹到皇上跟前。”

她还有些话不敢说,枢密院大人们对赵佑熙的不满固然不容忽视,文武争功也是很要命的。现在还好点,朝廷正是用得着武官的时候,俞宛秋估计,这次赵延昌会偏向陆满仓这边,何况事情本身也是那两个所谓的才子不占理,陆满仓最多算防卫过当。

而等战事结束,赵国一统江山,朝政重点转移,那时文官们更会疯狂地排挤武官,如果再有皇帝做后盾,那排挤定了。

比如宋朝,皇帝老儿亲自出面,杯酒释兵权,最后落得皇帝举家被掳,成为有史以来最窝囊的皇帝家族。

可宋朝之事,不在此时的历史书上,不能拿出来当作前车之鉴。

俞宛秋会说出这番话,并非为了评议朝政,她的真正目的,是让赵佑熙看清他在朝臣心中的形象。

而她的皇后婆母,不过一失宠妇人,为何敢对太子妃派杀手,敢设计难产,如此胆大包天,背后必有人支持,而且是一股很强大的势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