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abaxs.com

第89节(1 / 3)

加入书签

现在,这是不是一张牌?吴廷举曾弹劾王琼、梁储、蒋冕,言辞很不客气。

弗朗机使团是陈金、郭勋等在广东时上奏朝廷得以入京的,而这个使团随后通过江彬与朱厚照本人搭上线了,火者亚三这个翻译竟敢于羞辱朝廷命官梁焯。

“水很深啊……”朱厚熜看着面前的事件发展流程图和人物关系图,又提笔补上了几笔:

提督广东市舶司的内臣。

贸易带来的货物:皇店?

走私利益链条。

广东本地豪族……在朝堂仍然可以发挥一些影响力的梁储……

主管朝贡事宜的礼部……袁宗皋,毛澄,诸多中层官员……

他搁下了笔摇着头:什么叫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如果这一次真是杨廷和他们的谋划,那就又是一次就事论事。

这件事情继续发酵下去,吴廷举“始作俑者”,让广东海禁松弛,坐视弗朗机人在屯门岛安营扎寨已经数年,该不该问责?

他吴廷举与王琼、蒋冕、梁储都不和,这回又得不到杨廷和等人的支持,一旦被问罪,杨廷仪则自然适合递补升职为左侍郎。

驱离弗朗机人大概率是要打仗的,战事如果出现问题,那么目前忙着主办重设三大营的兵部尚书王宪恐怕要陷身泥潭。

弗朗机人舰队开入珠江内河时,陈金、郭勋都在,他们会不会在这件事里留下了什么把柄?

战事一起,朝贡贸易受到影响,礼部尚书袁宗皋会不会被弹劾?他可是为王琼、陈金他们作保了的。

身为广东本地大佬的梁储,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先全力守着自己不被揪住新的尾巴?

朱厚熜冷笑了一下,开口吩咐:“叫张锦、张佐和骆安过来!”

……

严嵩点出吴廷举,他的用意朱厚熜会慢慢去思考。

但这封奏疏在皇帝心目中所受的重视程度,一定是远远超过某些有心人意料之外的。

杨一清说京营不用急,许多文臣也都不愿“妄启边衅”,也许此刻在某些有心人眼中,弗朗机人的问题是很好解决的。

最终结果不会有任何问题,而过程则可大加利用。

老秦所说的嘉靖后来罢市舶司、进一步加强海禁,是不是这件事的后续影响之一?

所以朱厚熜不会容忍这件事沿着某些方向发展下去。

一切暂时平静无波,只不过锦衣卫内传出了一个几乎早就定下来了的事情:在日精门之灾后先清理锦衣卫内部的王佐调任北镇抚司。

两天后,吴廷举的奏疏呈上来了。

“番国佛郎机者,前代不通中国,或云此喃勃利国之更名也。古有狼徐鬼国,分为二洲,皆能食人,爪哇之先,鬼啖人肉。佛郎机国与相对。弘治以后,始有佛郎机炮,其国即古三佛齐,为诸番博易都会……”

朱厚熜又露出了黄锦熟悉的“大无语”表情。

他确实很无语,三佛齐就是马六甲南面苏门答腊一带的古国,吴廷举这个兵部左侍郎竟然认为葡萄牙人就是古三佛齐人。

因为初次视朝后空缺了一大批官员,他这个兵部左侍郎就是从当时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升过来的。

那个阶段朱厚熜是“信任”内阁的,让他们先解决这批空缺的问题。

结果就是这样一个对弗朗机人没什么了解的货:他真的不了解吗?

吴廷举的观点就是:其人狡诈,当诏令不予朝贡,令其退出屯门岛。若不从,则当遣天兵歼灭之,另敕令使其从满剌加退兵,勿坏朝贡藩国之谊。

朱厚熜问严嵩:“吴廷举之见与内阁票拟一致。”

严嵩自然已经看过,郑重回答:“既如此,陛下圣裁之。”

朱厚熜看着他,觉得他是“我已经提醒过你了”的意思。

更多的话,他似乎不知道,也似乎不能说。

朱厚熜皱了皱眉:你特么摆什么架势?非要我追问一下你知道什么?

可这个没意义,严嵩只是在尽着御书房伴读学士的本分,之前提醒让熟知其事的吴廷举也发表一下意见已经够有用。

再追问其他的,一句“臣不知”就能回绝。

像朱厚熜之前梳理推测的一些东西,很可能也仅仅只是严嵩自己的猜测。

杨廷和被“背刺”过一次之后,断然不可能与严嵩多么交心地合作。

假如仅仅只是严嵩的猜测,他能胡乱说出口?万一是被杨廷和误导了呢?

朝贡贸易……

朱厚熜不再想太多,直接对黄锦说:“既如此,准奏!”

这回应该不算是刑部大堂里那样的偷袭了,朱厚熜已经提前有足够的重视。

就把这当做一堂真正的实践课吧。

诏令就此从京城出发。

此时此刻,朱厚照驾崩后就被杨廷和他们驱离的弗朗机使团正在往广州赶路。

他们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朝廷诏令的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