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abaxs.com

15 别为了面子死磕(3 / 7)

加入书签

。王安石第一次没有推辞,接受了任命,而司马光则是在皇帝下令不许推辞的情况下接受任命的。

王安石认为,国家财政状况确实不好,但这并不是当务之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善于理财的能人。

司马光则认为,所谓善于理财的能人,用的方法不过是巧立名目,增加百姓的赋税而已。

王安石说:“不然,善于理财的人,能够在不增加赋税的情况下,使国库充盈起来。”

司马光不以为然,说道:“天下哪里有这个道理?天地所生的钱财万物,不在民,就在官。从老百姓那里巧取豪夺,比增加赋税的办法更恶劣。当年,桑弘羊之流巧舌如簧,蒙骗汉武帝时,用的就是这套说辞。”

由于财政状况日益困窘,宋神宗采纳了王安石的建议,进行变法,这就是“熙宁变法”。

司马光坚持自己的观点,当他发现改革可能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时,他开始用激烈的言辞弹劾王安石。作为好朋友,他三次给王安石写信,劝王安石不可“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借此“以尽益友之忠”。

王安石在与宋神宗的谈话中,力排司马光的非议,但对这位好友,又“赐之诲笔,存慰温厚”。眼见无法改变局面,又与王安石因变法之事绝交,司马光坚持辞去了枢密副使的职务,离开权力中心,来到当时的文化中心洛阳专心修史。

虽然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关系破裂,但两人互相保持着对对方人格的敬重。一个反对新法的官员死后,司马光为其作墓志铭,其中有讽刺变法的话。有好事者将这个墓志铭献给王安石,以为后者会迁怒于司马光。不料,王安石却将铭文挂在墙上,向其门下士赞曰:“君实之文,西汉之文也。”而司马光在洛阳记述宋朝历史时,也能对王安石做客观评价。

王安石变法志在清除社会积弊,但是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更主要的是,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反对。几年之后,王安石被自己最亲信的助手出卖,接着,又遭遇了家庭的变故。他毅然捧还相印,归隐江宁谢家墩。

不久,司马光被重新起用。他将新法改革措施一一废除。新法遭到重大挫折的消息,加剧了王安石背上的疮毒,使他倏然而逝。

司马光得知王安石逝世的消息后,深为悲憾,他写道:“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不幸介甫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光意以谓朝廷宜优加厚礼,以振起浮薄之风!”根据司马光的建议,王安石被追赠正一品荣衔——太傅。

司马光和王安石有争论,但出发点都是好的,那就是希望国家繁荣昌盛。遇上原则性的分歧,两人各持己见,但仅限于就事论事,并没有引发个人恩怨,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 该妥协时就妥协

在社会上生存,要学会妥协。有些时候,即使你占理,也未必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公平。遇到这种情况时,有的人认死理,觉得“不蒸馒头也得争口气”,要是息事宁人的话,就跟吃了哑巴亏一样,太憋屈了,所以,为了争那口气,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也要跟人死磕到底。可是,这样做往往会得不偿失啊!

刘墉讲过这样一件事:

他有个华人朋友是做医生的,在美国开了三家医院。这个朋友生性倔强,每当被病人状告时,他如果自认有理,就绝不妥协,结果差点儿搞得倾家荡产。

有一次,一个女人咳嗽严重,没约到自己的家庭医师,临时跑去找这位医生急诊。医生拍了x光后发现,病人的肺部有阴影,最初诊断为肺炎。开了药以后,医生和病人约好隔一周之后复诊。第二次拍x光之后,病人的情况明显好转。

医生和病人再次约定复诊时间,可这一次,到了约定的时间,病人没有来。医生以为她已经康复了,就没在意。想不到,那个病人在半年后诊断出脑瘤,去世了。后来,病人家属把医生告上了法庭。医生在庭上为自己辩解,说那个女人是临时来急诊的,原来并不是自己的病人,而且两人已经约好复诊时间了,可病人自己爽约,所以病人的死并不是他的责任。

法官说:“你最好合作,签字和解走人,赔的又不是你的钱,是保险公司的钱,这是我们美国人处理事情的方法。”

法官的意思很明显,既然医生投了保险,遇到病人状告,完全可以让保险公司出面赔钱解决,没必要非得争论谁对谁错。可医生坚持自己没错,一定要把官司打到底,结果原本可以用50万解决的事,最后却花了91万。

法官对于这类案件想必是司空见惯的,连他都劝医生和解,说这是美国人的一贯做法,可想而知,和解应该是成本最低的解决办法。可是,倔强的医生听不进去,坚持要把官司打到底,结果不但没获胜,反倒比和解多花了将近一倍的钱。如果他考虑成本问题的话,就不会那么较真儿了。

在现实当中,有的事情不是只凭道理就能解决的,我们除了要衡量对错以外,还要计算成本。比如你去国外旅行,顺便买了一件纪念品,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