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abaxs.com

10 要懂得对自己的时间做精细化管理(3 / 4)

加入书签

大事才值得我们花费如此多的时间思索来思索去,反复比较鉴别,最后做出决定。例如买房子、结婚。因为这些大事才真正关系到我们的一生,影响我们生活的质量。至于那条窗帘,相比之下,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如果把所有的时间都浪费在这些琐事上,那你的一生恐怕也就没时间做什么大事了。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将自己从那些琐事中解脱出来,千万不要舍本逐末。

一只鼬鼠向狮子发起挑战,但没想到的是,狮子毫不犹豫地拒绝应战。于是,鼬鼠说:“怎么?你害怕了吗?”狮子看了看它答道:“倘若我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以后所有的动物恐怕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寓言虽小,里面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它告诉我们,对于那些不重要的人和事,我们完全没必要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如果想要成功,我们就不能让琐事牵绊住了脚步,而是应该紧抓自己的目标,大步向前。

别把工作拖到最后一刻

如果有一家银行,每天早上,银行都会给你的账户打入864万元。但是,每天晚上,这个账户会被清零。如果是这样,我们最好的做法应该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当然是每天都把这864万元拿出来用掉。

其实,这864万元就是我们每天拥有的全部时间,如果你这一天的时间没有得到合理安排,最后剩余的也无法累积到明天,只能白白浪费掉。

所以,我们做事时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要“物尽其用”,千万不要拖延,否则你昂贵的时间就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浪费掉了。

话虽然说的没错,但在现实中,依然有很多人愿意将事情一拖再拖,直至最后一刻不得不去做。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这种情况称为“最后通牒效应”,也可以叫最后期限效应。这种现象指的是很多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常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例如准备不足之类的,而将事情一拖再拖,可是如果到了不能拖的情况下,或者已经到了规定的时间,这也一样能完成任务。其实说白了就是,总将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

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有很多,如果从人格结构动力理论上来看的话,可以说人格中的“本我”遵循快乐主义原则,天性就喜欢避重就轻。所以对于那些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的事,自然会下意识地想要逃避,或者希望可以走捷径。而“超我”遵循“理想主义”原则,有完美主义情节,总觉得提前的准备工作还没做好,应该有更完美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可是,事情这样拖延下去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仅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因为有了更好的准备而圆满完成,反而会因为时间的仓促,最后不得不敷衍了事。

2014年,世界杯的比赛在巴西举行。但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到4月23日距离比赛正式开始还有50天的时候,巴西对世界杯的筹办工作依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例如,原本定于2013年12月31日竣工的12座世界杯场馆依然有3座没有完工、而大部分世界杯球场内外的基础工程,如交通、网络等也远未达标。

除了拖沓的工程进展外,还有很多地方陆续发生暴乱。这也给巴西世界杯的安全造成很大隐患。

更有甚者,因为这种不明原因的拖延,很多球场内网络检测和更新都没有完成,国际足联秘书长瓦尔克甚至坦言,很担心巴西世界杯会成为一届记者无法发稿的世界杯。

这话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原本为了改善网络,电信运营商要求的是至少提前120天让他们进驻场馆安装相关器械。可是,在距世界杯开赛只有50天时,有些场馆还没交付。所以,最后他们不得不派出一百多名技术人员不分昼夜地铺设网络,但负责人还是说,网络死角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如果不能按照预定计划去完成目标,非得将所有事拖延到最后一刻去完成,很容易造成巴西世界杯这种混乱的局面。而且因为时间不充裕,所以不可避免地会遗留下很多问题。

不仅如此,如果总将事情拖延到最后,我们就不得不一下子做很多事,身体很容易因此感到疲惫,头脑和精神也会不济。这样一来,我们就会事倍功半,原本只需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事,我们很可能需要花费两个小时来干。

其实,这就和我们常说的“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一个道理。有些人觉得事到临头的感觉更有刺激性,会让他们更快地完成工作。然而细细想来,这种做法其实相当危险:第一,因为可以用来完成工作的时间变短了,所以产生错误的概率就会变大;第二,因为时间紧迫,可能有些错误你都来不及发现,就算发现了,也可能来不及改正;第三,一旦出现临时变故,就会让你措手不及,很可能无法正常完成任务。

所以,千万不要总是把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去做,我们应该制订合理的多步目标和计划,而且每一步我们都要保证自己能够负荷。除此之外,还有对自己能支配的时间进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